“太感谢你们了,帮我们把拖欠的血汗钱给追回来了!”2025年9月15日,内黄县司法局井店司法所“和为贵”调解室里,李某、王某等8名女工代表满脸欣慰,将一面写有“调解有方 大爱无疆”的锦旗郑重地送到工作人员手中,锦旗飘扬间,满是女工们讨回薪资的喜悦,更是对调解室全力维护群众权益的高度认可。
回溯至2025年6月,十余名女工满脸愁容、脚步匆匆地迈进“和为贵”调解室,原来,她们在赵某经营的服装厂从事计件工作,辛苦劳作许久,却被拖欠了共计1.1万元工资。这笔钱虽说数额不算巨大,可对于这些女工而言,却是支撑家庭日常开销的“救命钱”。调解室的金牌调解员王自民了解情况后,当即神色凝重,将此案列为优先处理的民生要案,第一时间启动调解程序,决心要为女工们讨回公道。
案件正式立案后,调解员多次拨打赵某电话,听筒里却只有单调冰冷的忙音,始终无人接听。调解员没有气馁,马不停蹄前往赵某的村委会以及原服装厂展开调查,可眼前的景象却让调解陷入僵局,服装厂因经营不善早已倒闭,生产设备被变卖一空,赵某长期不在村子里,如同人间蒸发,去向不明。一时间,调解工作面临“无人可寻、无企业主体”的双重困境,好似陷入一团迷雾,找不到方向。
调委会迅速启动“多方联动排查机制”,调解员们不辞辛劳,一家家走访赵某的亲友、原服装厂员工以及邻里乡亲,不放过任何一条可能的线索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通过赵某的哥哥,与赵某取得了联系。
沟通中才知晓,赵某并非恶意拖欠工资,受市场大环境影响,服装厂订单锐减、资金链断裂,无奈倒闭;祸不单行的是,倒闭前夕,记账人员不慎丢失关键账本,导致女工们的工作量核算出现偏差;企业清算后的资金,优先偿还了供应商欠款,而赵某本人也因服装厂亏损背负了一身债务,短期内实在无力足额支付女工工资,甚至无奈提出“明年逐步偿还”的请求。
面对这复杂棘手的矛盾,调解员秉持“实质化解、保障民生”的原则,开启双向协调模式:一方面,调解员拿着清算材料与债务凭证,耐心细致地向女工们说明赵某服装厂的实际经营困境,引导大家理性看待“全额追讨”的理想预期与“企业倒闭后实际可得”的现实差距,提出了“免除部分款项、赵某一次性支付剩余款项”的调解方案;另一方面,调解员严肃地向赵某强调女工们做出让步的艰难与不易,依据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》中“企业倒闭仍需优先清偿农民工工资”等明确法律规定,摆事实、讲道理,明确其应尽的法律义务,逐步强化他的支付意愿。
此后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,调解员化身“沟通桥梁”,通过电话沟通、面对面协商等方式,反复协调双方诉求:耐心安抚女工们“让步后拿不到钱”的担忧,详细解释“一次性支付”方案中的各项保障措施;同时,协助赵某全面梳理个人资产,量身制定合理的支付计划。在调解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,双方终于达成一致,这起历经两年、牵扯多方的群体性劳动争议,最终圆满化解,实现了“法理相融、利益平衡”的理想结果。
此次成功调解,只是“和为贵”调解室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一个生动缩影。“和为贵”调解室将始终坚守为民初心,用更扎实、更贴心的服务,化解基层矛盾纠纷,全力守护群众的合法权益,为辖区的和谐稳定持续贡献力量。